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2017.4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鲍莉     来源:本站原创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眼光、思维、语言,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这些是很重要的。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觉得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学习很重要。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公园举行花展,其中海棠花248盆,杜鹃260盆,月季316盆,请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多了,如:1、海棠花和杜鹃一共多少盆?2、月季、杜鹃和海棠一共多少?3、海棠比杜鹃少多少盆? 4、月季比杜鹃多多少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能正确解答。

2、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如教学这样一道例题:“出租车计费。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2元计费。我要去的地方离这儿有20千米,至少需要多少元?”我先引导学生运用“起步价=以1.2元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解题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学生的热情可高了,大家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终于探索出“20千米都按1.2元算的计费+少算的2.6元=一共要付的费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形间得到了培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那些片面做法。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能力呢?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交流中,小学生爱思考,爱表达。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法则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就无法正确地用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来增强认识。 特别是低年段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对于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扩展经验就更少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各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拓展,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因此,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 “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让数学核心素养扎根于数学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