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课堂
——读《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有感
佐藤学先生以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审视当下的课堂,很多老师对于新课改的理念,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教学行为方式却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比如: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是教师讲解为主,一些教师把教材例题原封不动打包装进“课件”,上课时,教师点击鼠标,忙碌着演示操作,精美的课件配以美妙的音乐,教学情境美轮美奂,学生看得云里雾里,课件播放结束,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学生没有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深刻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那么,对数学概念乃至数学思想方法等,就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感悟,这样的数学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或者说数学素养。
此书第一篇章“教室里的风景”中,佐藤学要我们警惕“主体性假象”。我想,要克服这种“主体型假象”,我们不妨把课堂打开。先打开教材,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真正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教材的例题,我们切不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应在尊重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数学“四基”和“四能”,适当地改编,科学地创生,把教材开发为合适的“学材”,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感悟新知识,学会新本领。
除了打开教材,还要打开教师。处于“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善于学习新知识,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敞亮视野,优雅情趣。并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抓住学科本质组织教学,让这种“主体型假象”不复现在,使教学变得低耗。
当然,也要打开学生。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个导引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重点难点的困顿处、在思维的疑虑处等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通道顺畅起来、明亮起来。……惟其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从封闭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