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梅晓兰     来源:本站原创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做最好的班主任》,从李老师的书中学到的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交流等让我很有感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凭着自己对学生的“爱”,布置很多的作业搞“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以“爱”之名,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实行体罚;以“爱”之名,剥脱学生的课余时间。尤其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布置很多的作业,有抄课文中的词语、扩词的,试卷更是不断,每天孩子们都没有了玩乐的时间,整天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们的理由都是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好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快乐。我们在教学中将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爱”的出发点,殊不知这使得学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反感,甚至有些学生还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故意和我们作对。读了李老师的书让我懂得了在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热爱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还需要智慧。

李老师在开学前还没和学生见面时给学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拉近了师和尚未见面的学生的距离,让生一进入班级就有主人意识。尤其是李老师提出的三点要求,不是带命令的口吻而是建议性的口吻布置任务。作为低年级这种方法或许不合适,但李老师的说话口气却是不管什么年龄都适合的,这也是我们老师所缺少的,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以命令式的口吻布置学生任务,无形中就拉开了和学生的距离。比如说在平时的劳动中,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会亲自去做一做,到了二年级,除了平时的值日之外,在教室地上看到垃圾,都是指着,嘴里命令孩子去把它捡起来,其实这完全可以自己捡一捡,孩子们看见后会按照你的样子去做。在劳动时,你和他们一起干的话,孩子们会觉得老师和他们的距离很近。我在管理班级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些有趣的话,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跟他们开一些小玩笑,希望在笑声中明白道理。虽然好多时候,有点控制不住场面,但和孩子们的距离无形中就接近了。

在班级中李老师时时给学生做主人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将学生主人身份模糊。老师布置任务,生去完成。对于班级想建立一个怎样的班集体也是老师下达的目标。这些措施,无形中就让学生变成了“奴隶”,听从老师,一旦老师没有下达指令,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事。而李老师则是引导学生进入班级主人的状态。在班里,我充分利用班干部。一开学的时候,我就跟每个班干部说清楚他们各自负责的任务,各人负责好自己的版块。刚开始还是有点混乱,经过几个星期下来,劳动、作业、读书等等我完全不用担心了。

李老师在教学中的智慧之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班规的制定。让生参与制定班规,民主治班。我们大部分老师在治理班级时是“专治”班主任“一元化”的“人治”,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低效,绝大部分班主任觉得累、烦大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管得太多了。这种“寸步不离”“保姆式”的管理导致学生的创造精神受到束缚,主人翁意识受到制约,自觉性越来越差,而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旦班主任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就像是脱离缰绳的野马,不受其他教师的教导。读了李老师班规的制定,我受到的启发——我们在制定班规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再加师的引导,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制定班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最头疼可能是学生老是违纪,屡次受罚屡次犯。这时老师采用的可能是自己将学生叫过来罚学生,而且罚的力度是越来越强。对于这种现状,我读了李老师的书后,有一个设想:老师在工作中的难题交给全班同学来解决。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也给了了我很大的启示:

老师往往看到好生就喜欢,看到差生就头疼,而且往往一开始就给差的学生定位为差。

在看了李老师对如何培养优生和转化“后进生”的案例凌飞和张超威后,我认为作为老师能教出高成绩的学生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和思想及行为习惯。

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往往将矛头对准差生,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当然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在面对我们班的差生时,以好带动差的,一对一的帮助,平时课上尽量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只是我看的冰山一角,还有好多的智慧等着我去发现、学习,我将继续认真的研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