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意义,掌握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常用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能应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盒同学们经常喝的牛奶,别小看它哦,里面蕴含着很大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产这样一个长方形牛奶盒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2、揭题: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梳理知识,积累经验
1.小组整理(课前先整理好)。
围绕这些问题,小组内交流,说说梳理的知识点。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3)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求:请各个小组观察这几个立体图形,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上面的问题。
2.组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的整理,梳理知识点及联系)。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
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也是怎样的图形?你发现它们的侧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在表面积的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看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2)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提问:常见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体积计算公式,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3总结:利用转化思想,将新知转化成旧知,进而得出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侧面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乘高来计算,体积都可以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问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填空。
集体交流,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追问:在体积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
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4.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指名读题后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追问:金鱼缸有几个面?它的左侧面怎么求的?
5、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读题,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评议,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复习
表面积 体积
长方体 S=2(ab+ah+bh) V=abh
正方体 S=6aa S侧=Ch V=aaa V=sh
圆柱体 S=Ch+2S(底) V=πr²h
圆锥体 V=1/3πr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