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听了曹老师执教的《相爷》一课。曹老师在执教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扎实的语文功底、丰富的语文素养、独特的语文思维,每个环节丝丝入扣,引人入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曹老师在这节课堂中就为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尽管这是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曹老师并没有放弃最基础的听与读的过程。课堂伊始,曹老师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提出“一”的读音:之后更是有“溜达、一溜烟”的多音字比较;“蝇、矩、悉”的轻声变化,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学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将字音的变化深深地印在了心中。
在具体教学课文内容时,曹老师也善于整合教学内容,她从画面切入,由相爷来了的远景画面,到镜头拉近时相爷款款吃草、无声喝水画面,再到骑上相爷,最后写写和相爷在一起的画面。整个课堂前后呼应,互为整体。一个鲜活的相爷活跃在每个孩子以及听课老师的头脑中。
而曹老师的课堂也有许多画面让我记忆犹新。
画面一:细嚼慢咽
《相爷》课文中的词语在很多地方都“大有可为”。曹老师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如相爷吃草,一派款款之相。从“派头”的掷地有声、“吃草”的不漏牙齿到“喝水”的“无声无息”,每个细节都在曹老师的带领下细细品味,不断反刍。
画面二:娓娓道来
曹老师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将每个镜头的画面娓娓道来:一天,相爷饿极了,他是这样吃草的——;不管身旁的鸡鸭鹅如何热热闹闹地哄抢食物,他是这样——。如此艺术的画面入情入理。
期待以后能再次走进曹老师的电影课堂,享受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