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学生的错误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与丈夫离了婚,带着女儿生活。有一天,女儿学校里要搞一个文艺演出,能歌善舞的女儿被选中,要上台表演。别的小朋友都买了新衣裳,而她亲手给女儿赶做了一件,穿出去竟然盖过了所有小朋友的风采。女儿很开心,演练也更加认真,可是在临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在台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膝盖处破了一个大洞。当女儿害怕而又委屈地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批评年幼的女儿,可是要重新赶做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年轻的母亲在破了的地方绣上一朵花,既遮盖了破洞,又增添了美丽,伤心、失落的女儿又快乐起来。母亲看到女儿在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时,眼里噙满了爱的泪花。
我不禁感慨这位母亲的伟大,她用她的智慧给破洞处绣上了美丽的花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衣服“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那个破了的“洞”的处理。在教育中对待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呀!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做事考虑不周,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错,就如同一件衣服上会出现“洞”一样。“××把教室里的什么弄坏了。”“××推了谁一下。”“ xx数学回家作业又没完成”“××把谁的东西弄掉地上了!”等等,而面对学生的种种错误,我们该怎样去处理它呢?正如衣服上有了洞,不补上难看;对于学生的过错,同样要及时处理,可要是胡乱地用一块什么布给补上,效果也不好。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教师的方法和态度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就火冒三丈,疾言厉色,横加指责。这样做,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诚惶诚恐,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会让本来喜欢探究问题的孩子变成一个只会听话却没有思想、没有探索精神的人,这样我们就在无意之中打碎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之梦。因此,面对学生犯错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心理辅导,耐心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超越自我,不断成长。
在办公室里,也许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面:犯了错误的学生,低着头在接受老师的训斥。此时,老师板着面孔,一边用手指磕着学生的额头,一边数落着学生的过错,有的还甚至时不时地挖苦几句。学生呢,有的低头不语,有的泪流满面,有的面红耳赤,等等。但是严厉的批评与苦口婆心的说教后,教师往往累得口干舌燥,结果却不尽人意,未见有什么成效——爱犯错的学生,错误依然不断。此时我们何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其实,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心理是有很大的压力的,羞愧、后悔、难过、伤心……这些心理反应会一古脑儿地涌上心头,此时的学生就像一个病人,一个心理上暂时有了病的病人。这时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的指责与批评,而是耐心地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帮助他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所以让我们宽容学生所犯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伸出一双温暖的手,露出一张面带笑容的脸,去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生命对话”式的心灵沟通,我想教育效果肯定要比冷言训斥好得多。
俗话讲“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正是经验与教训的积累。没有错误哪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所以,教育应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改错,给他时间改错。让我们尝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生架设起心灵的桥梁,少一些抱怨、责怪和批评,多一些理解、帮助和表扬,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