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我们只想遵守常识》有感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唐静怡     来源:本站原创

 读《我们只想遵守常识》有感

今天细细阅读了李镇西写的《我们只想遵守常识》一文,感觉其中的不少观点都直达我的心灵。说出了我内心呼之欲出的想法。

   他说:“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更没有‘亩产万斤’的神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育是要靠用心地付出的,有时付出与收获对等,有时你的额付出甚至会徒劳无获,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始终怀有美好的期待,但不强求好的结果,却要坚持不断地付出努力。这不仅是教育者应该有的恰当的态度,更是我们应该向学生传递的正面的生活态度。生活何尝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呢?纵使有投机者不劳而获,而我们教给学生的却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生活态度:始终怀有生活的美好期望,不因任何挫折而放弃美好的追求,不奢望非分的得到,不因劳而无获而自弃。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引导好学生。

“教育,就是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如今,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关于教育的大话,大道理,听起来华丽而动听,但是真正要实践起来时,却会发现无从下手。原来这些华美的辞藻也只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教育的“理想国”,虚无缥缈。仔细思考一番,我们又何尝不明白:教育就是每天认真对待我们的孩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备好每一次课,认真带好每一次班,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呢?只是,有时也容易被那些外表华美的言论引诱,产生不那么踏实的想法。

教育,不是为了落实这个“思想”,那个“理论”,而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给他们的未来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只要孩子在校能够享受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为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即“良知”。教育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老师只能用心去教育他们,或许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其意义大过刻意的很多时候。只要孩子有收获,我们的教育就是有意义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长,而不是为了成就理论。

李镇西的话语朴素而真挚,我们因时刻牢记,“教育是农业。”“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庄稼,需要精心呵护,需要经历风雨,更需要自己努力,而老师应该成为有效的引导者……孩子的心灵和他们的未来,才是我们最应该真正关注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