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曹仁花     来源:本站原创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曹仁花
《新学校十讲》一书集结了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其后的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所以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读此书,就是聆听李希贵校长关于学校建设的精彩而贴肉的学校管理课。且每一讲读下来,都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觉。
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直观呈现了“新学校”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构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其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借鉴样本。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学校’的‘新’”。
 “新”的本质:李校长开篇提及“新学校”,直接阐明了起学校作为的核心价值。何为“新学校”?就是讨论学校教育本源的问题。从书中的阐释,个人认为李校长所说的“新学校”,其实就是他心中,也是我们追求的“真学校”,阐发开来,最通俗的概括: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李希贵校长在书中描绘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从其详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景:
“新学校”把关注“教师生存”(这里的生存含义较为宽泛,包涵物质与精神、做法与想法等的事实状态)放在了首位。关于这一点,李希贵在他的着作《学生第二》中作了比较清楚地阐释: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怎么来实现呢?发展学生还是要靠教师去实施。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生存状况改善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关怀,学校才会发展。
    “新学校”最在意“师生的感受”。这个感受最理想的状态,李校长借一位学者从学生导向这个角度给与了回答:学校关心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和谐;有着丰富的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里充满着学生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对未来的准备。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提炼出这几个关键词:公正、和谐、可以选择、喜欢的活动、适应未来的支持与准备。
    “新学校”达成这个“新”的着力点。为了体现和达成“新学校”的本质与本真追求,李校长结合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着重于“课程建设、专业领导与管理体系构建、多元平台搭建和文化生态构筑”四个方面发力,具体来说就是: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直观呈现了新学校理应为师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而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新视角的校园生态。从李校长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起于学校“物质硬件”,但弥散于学校”文化和精神”。它们相互支撑,共同构筑起促进师生发展的、良性的、生态的成长平台。
读书是为了吸取养分,我想读完《新学校十讲》后,更要好好反思和沉淀,真正把它内化,找到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自己以后的各项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