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教育为谁》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3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沈飞彪     来源:本站原创

 

前段时间,我在校长的推荐下看了李镇西的《教育为谁》这本书。
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孩子,就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我们教育朴素的起点。我们的教育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李镇西在这里重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
在书中,李镇西明确说出了 “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坚守良知。我知道我的这些声音,很不合现在教育的   “规则”,我也不可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和做法。没关系,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世界,我只是努力不让世界改变我。仅此而已。”。看到孩子会笑、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会走,父母的快乐比取得多大的成功都强烈,绝对不会吝惜夸赞之语。但是孩子长大了,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幸福之类的初始愿望,慢慢被淡化,细化,具体化,功利化了。
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太热闹、太喧嚣、太紧张了,各种新潮的教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评比、赛课、检查、培训、参观、会以、表格使人不堪重负,以至于有教师说现在只能“抽空”上课。 
对此,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我真是深有同感,备好课、上好课成了我们的一个奢望,因为学校里有太多的与教学无关的杂事耗费着你的时间和精力。 
书中第一部分常识杂谈里的几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常识性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纠正了我以前很多的理解误区,教育的确不需要太喧嚣,太华丽了,它需要的是宁静。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孩子,他们现在的成长是否快乐,他们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些都取决于我们每一天的教育,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的课堂,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这些让我明白了如何上好课,如何做好教育。还让我明白了有体罚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靠体罚来教育,是教师的无能,善用惩罚,是教师的智慧。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这些教育的常识让我明白了很多教育的道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