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李镇西的《教育为谁》,教育为谁?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家长,老师都需要先明白教育为谁,教育的初心在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对教育内涵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如何开展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觉得教育是为了让人走向美好!正如书中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对我来说,我现在就要去思考打造有教育意义的课堂,是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我们的责任、使命和理想,我们要去传递给孩子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要试着点燃思想火花,拓宽他们海洋般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有意思的教育课堂,是要有情趣,浪漫,好玩儿,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站在学生的角度,有意思,才有吸引力。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意义的教育太空洞泛味,只有意思的驾驭便是浅薄低俗的娱乐,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才是完整而完美的教育。
那有意义和意思的教育不是哗众取宠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要让教育的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热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再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氛围中。”
我想教育的初心是为了美好,要需要我们教育相关的人用正面力量去吸引。而寻找初心,创造美好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本心教育,朴实真挚,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