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他的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她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校长,也会被教师的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来检查教师的工作的,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少年们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是啊,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 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有点自惭形秽,有些汗颜.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一些琐事上了.于是我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现在,我正在阅读《教育心理学》,《学习论》等理论书籍.下一步,我还要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