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欢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有幸读到李老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好课堂,好教育》中的“好课堂”来谈谈我的感想。
根据我们以往的理解,一般说一堂课好不好,要看老师讲得生不生动,内容丰不丰富,学生气氛活不活跃,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在李老师眼中,所谓的“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有趣,就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实践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仅仅是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无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
教书这么多年,我也深有体会。一节课讲得好不好,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课堂有趣真的很重要,不管你这节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爱听,甚至没兴趣听,那么你也是白讲,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吸收到你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有趣”?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学习《三个小伙伴》这篇文章时,因为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理清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书中的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包括那棵小树,孩子们也真的是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角,兴致勃勃的再现了文中的故事。待表演完,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是开心的。再比如在学习识字6这篇课文时,识字6只是单纯的12个词语窜成一篇韵文。(原文: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在学到萤火虫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你看,这就可以在故事中教给孩子们一个小道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后面,还介绍了牵牛织女的故事,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有趣的课堂固然好,但是教学也是看效果。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过后而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那你的课堂也只是诙谐而没有效果的,所以成功的课堂除了有趣更要有效。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方法和途径很多,而李老师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教师的“教”的过程变成学生的“学”的过程,而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比如,在理解词语时,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再进行纠正、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