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道优美的曲线
一次,我们几个女老师想在办公室里用一个大塑料罐子种盆花,罐子很坚硬,几个人努力敲,钻,还是没能在底上开个小洞。大家商量着得找个大力气的男老师帮忙。最后罐子底下的洞是钻好了,但却不是因为力气的优势。因为那位男老师并没有直接用蛮力地去钻洞,而是用一把铁质剪刀,把它烧红了,在塑料罐底一钻,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看着这个钻好的小洞,我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面对表现顽劣的“熊孩子”时,当面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时,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勃然大怒是容易的,说一些狠话,板起脸狠狠地看着他们,希望能通过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获得教育的奏效,也差不多是一种本能,只是其教育的效果恐怕要存疑。近年来,我不止一次确怀疑过,傅雷式的教育究竟能否算真正成功?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莫名其妙”地结束自己,那一次次冲动暴躁之下犯下的“弥天大祸”,似乎都会折射出一种教育的忧虑。
我想,能“直捣黄龙”当然是教育者的一种本事,但包容、婉转、妥协、柔软等似更应成为父母师长的教育禀性。因为,太多的教育效果都是曲折(间接、延宕、反复)实现的。我欣赏那道优美的曲线,那曲线里凝聚着教育的智慧。
我看到,父母责骂前有个掩护的拥抱。那是对学生最深沉地信任,最无私地包容。那一瞬间的掩护,不仅仅保护了孩子,更是老师用行动拉近了学生,再顽劣的孩子也会闪出不一般的光芒。
我看到,作业不会时有个弯腰的身影。那是对学生最纯真地关爱,最地气地怜惜。那一瞬间的弯腰,弯下不仅仅是身段,更是拉近了一种无声的距离。学生在弯腰中看到了老师的关爱,老师在弯腰中诠释了“师长”的真谛。
我看到,头疼脑热时有个抚摸的动作。那是学生脆弱时最贴心的依靠,心中那股最甘甜的山泉。那一瞬间的抚摸,抚去的不仅仅是病痛,更是一种勇敢坚强的鼓励。学生在抚摸中感受到老师的疼惜,只会更欢喜地跟随。
我看到,闯祸犯错时有个原谅的眼神。那是黑暗中最明亮的一盏指路灯,最有力的一股力量。那一瞬间的原谅,化平了孩子暴躁地情绪,消除了孩子无知的恐惧。学生在原谅中学习着宽容,从“新”出发。
……
静静地欣赏那一道道优美的曲线,让我们也一起描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