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新学校十讲》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红娟     来源:本站原创

 

不是校长的推荐,我估计我都不会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存在。不是学校安排读后交流,估计我也不会很快去看完这本书。为了应付,几天内利用空余时间通读了《新学校十讲》全书。
《新学校十讲》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在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十次主题讲演的汇编,内容涉及他对新学校的思考、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细节的关注等。李校长为了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不断总结中发现问题,形成了很多新思考。
书本中提到: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一个组织或者个体才能持续成长。我认为这里提到的自我诊断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教师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的反思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研究过程中,也将会品尝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作为老师,自我诊断的核心主要是学生,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书本说到: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这样的定位就让我们有理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即使是一些课上的很精彩的老师。因为我们要以“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的价值来判断,就会提出另一个问题:当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没有人教他们的时候,他靠什么去工作,靠什么去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一定要“以生为本”。在新的背景下,一切教学法的改革归结起来,其核心只有一个,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在这样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教师又怎能不觉得幸福呢?   
《新学校十讲》生动地展示了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学校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改革。充分体现了改革者的魄力、教育者的智慧和担当。书中涉及内容较多,今后还要不断反思和沉淀,真正把它内化,找到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自己以后的各项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