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学记》有感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潘丽     来源:本站原创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乐正克多写,是对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从书中领悟出来的教学原则值得我们反复体会,反复实践,反复反思。
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开张教学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标准,是知道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那么作为教师,这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那么就让我们从《学记》中去打磨吧!
一、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和原则的就是《学记》。我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我就能够体会到,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知和无为,他们可以点石成精,或腐朽为神奇。我在教知识,学生教我技术和方法,我和学生在教学中是互相学习,互相成长,互有进步,互有收获。让这种师生之间的流动激发着课堂的活力。本身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学中,教者还是应该以一种谦和的态度和学者共成长。
二、 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还记得扁鹊评论他和兄长的医术时。说到他是看已经形成的病,他的大哥是在看病没发生前就预防住了。所谓防患于未然,教育中我们也要有预见性,用语言,用技巧让一些教育问题消失于未成形。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时常去巡视,及时去指正学生的问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我想也是由此而来把。
其实《学记》中让我们学习的教学原则还是有很多,细细品味每一句话,都会对我的日常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我的教学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要想领悟学记中的精髓也不是浅读就行,需要我读完,我实践,我再读,我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