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总结时,许校长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认真拜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一看到题目,就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 这是何方神人?当我带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时,我才知道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
“刚开始几天,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
之前我一直认为做一名小学教师,面对无序、扰攘的孩子,难免要对他们大喊,让乱哄哄的课堂静下来。所以,咽喉炎就成了教师的职业病。当看到薛瑞萍老师的这段文字时,我诧异,极渴望看看她这一教学方式的结果。当看到她的学生真的静下来的时候,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也许是我自己真的不怎么了解小学生以及小学教育啊!自己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象学生的表现,或者是回忆自己的小学时代,以此进一步去揣摩孩子们的心理。
“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发言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发言的机会,希望孩子被教师重视。而这重视也体现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喜欢叫自己的孩子回答问题。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习惯于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都是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所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很多人开始追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薛瑞萍老师则认为孩子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倾听,而这往往被我们忽视。刚开始还以为薛老师是不是和以往的教师一样,也是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以听为主呢!后来看到她让学生倾听的时候,孩子们是怎么样的静,这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当然也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真是一举两得啊!
为此,我开始欣赏薛老师的“从安静训练开始”的第一步教学了。我想我即将再次走向我的一年级,我曾多次想象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群孩子,是不是和看云的孩子们一样呢?曾几次想象,一年级,怎样心平气和?整天听着叽叽喳喳的吵嚷,反反复复说着那些大同小异的规矩,解决着鸡毛蒜皮的麻烦,怎会心平气和呢?我开始充满期待,满怀希望和感激的心情读接下来的文字,想了解薛老师是怎么和刚走进校园的孩子相处的。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