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三类图片:剪枝图,花开图,果熟图。多方位立体地展示了桃园美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如:咔嚓 咔嚓、剪刀挥舞、王大伯说的话等等),促进学生在朗读、品析中领悟到王大伯有着丰富经验、确实是种桃能手,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学习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
教学本课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只抓住了文本及揭示的道理,并没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理解道理,应该做如下引导,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比如超市里薄利多销行为。同时也要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在生活中,我们也在做有心人,留心着生活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