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稿)
仇海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浓浓的亲情。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在大平原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那就是我的姥姥,提起她村子里的人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姥姥有一门出神入化的绝活——剪纸!虽然我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可是姥姥的剪纸、会剪纸的姥姥仍然时常出现在我的心境里、梦境中。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3、通过昨天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勤劳善良)(板书: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二)体会姥姥性格特点(学习1—6自然段)
1、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⑴“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从侧面反映出姥姥的剪纸水平很高,才会有那么多人向她要剪纸。)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⑵“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⑶“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指导朗读。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欣赏剪纸。(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奇吗?想不想看看?)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指名练说。
⑷“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⑸“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还可以换什么词?“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板书: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2、过渡:这就是我那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姥姥,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老师要问了,姥姥的手怎么会那么巧呢?
讨论交流:
⑴“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引读(下面老师想考验大家有没有熟能生出巧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是啊,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手也就非常灵活,仿佛和剪刀合而为一了,所以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⑵“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理解“身心入境”。体会姥姥剪纸时的认真,专注)
三、体会祖孙浓浓亲情(学习7—11自然段)
1、过渡:正因为剪得多,剪得认真,才练就了姥姥剪纸的绝活。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⑴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
⑵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
(出示“牛驮小兔”。提示:牛干啥驮着兔子啊?
出示“牛兔吃草”图。提示:看明白了吗?机灵鬼。)
3、分角色朗读作者与姥姥的对话。
4、引读“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5、齐读这段话。
四、体会作者心境梦境(学习第12自然段)
1、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引读这段话。
3、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相机板书:疼爱 期待 依恋 想念)
4、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如果说童年时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是什么?能拴我多久?
5、配乐朗读第12自然段
6、是啊,每当听到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总会想起我的姥姥,真想一切都回到从前,真想再次回到姥姥的身边。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笔。)
7、是啊,我真想一切都回到从前,真想再次回到姥姥的身边,然而我深情的呼唤再也留不住姥姥离我远去的脚步——(出示原文结尾)
8、姥姥离开了我,她对我的爱依然荡漾在我的心间,我对她的思念也永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无法抹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起那想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依然是那么有声有色。
9、作者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生谈)
大家说得对,“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笑源情感联结的桥梁,是他们祖孙之间那份浓浓亲情的载体与见证!(深情地读题)这是一种托物言情的写法。(板书:托物言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搜集一些民间传统工艺,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容及故事!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栩栩如生 托
勤劳善良 惟妙惟肖 物
疼爱 依恋 言
期待 想念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