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9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是轶群     来源:本站原创

 《蓬勃生长欢乐颂》后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是轶群

近期,读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杨九俊著的《蓬勃生长欢乐颂》第一篇就是《最美教育的样态:蓬勃生长》,文中讲到作者想“蓬勃生长”来描述最美教育的样态。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书中阐述的“蓬勃生长”的含义。

1蓬勃生长是完整性生长

生命体所有的方面都很健康,才可能蓬勃生长。否则,即使在生长,也是病态的,人不仅有自然生命,还有文化生命;不仅有物质生命,还有精神生命;不仅有个体生命,还有社会生命;不仅有自在生命,还有价值生命;不仅有本能生命,还有智慧生命。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强调双重生命,并不贬抑自然的生命。第二,在教育情境中讨论生命生长,主要是指精神成长。第三,即是精神哺育,也有其完整性的问题。有些学校知识教学被异化了:学科知识被异化为纸笔测试,可以反映成绩的知识点,知识点的教学被异化为讲题目、做题目。第四,精神的哺育也是在优化身体的生长。所谓“德润身”“践形生色”是也。

2蓬勃生长是规律性生长

儿童的成长自有其规律,鲁迅先生说“不要逆天行事”,就是指教育孩子不要违反自然规律。蓬勃生长一定要遵循、契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其自然地引导向上。第一,要高度重视童年的价值。第二,要努力延续童年精神。应当如杜威所说,要认真关注儿童未成熟状态的优点优化教育的设计和具体环节,让童心、童真、童思、童趣伴随终身。第三,要关注儿童成长的节律。节律是指季节时令或者某些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与大自然一样,人的生命也有其节奏和变化,应当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当的教育,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蓬勃生长是独特性生长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切的教育,最好的生长是各美其美的生长。第一,认识“这一个”。现代教育的弊病则在打造模子,让教育过程变成生产流水线,造就千人一面的产品。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认识儿童,理解儿童,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仅就学习而言,个体性格会带来对某些学习方式的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选择的倾向性,在这个方面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改进学生的学习。第二,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要突出多样性、多元性,切忌用一把尺子丈量那么多鲜活的个体生命。

4蓬勃生长是气象万千的生长

第一,要有壮阔的境界。没有一定的数量,大概也难以讨论气象。儿童的蓬勃生长,不是指一个孩子,而是指一个个孩子;不是指一所学校,而是指一所所学校,至少是一批学校。第二,要有活力和朝气。新鲜的品格,浪漫的情怀,正是盛唐气象动人之处。办学校,教学生,亦当如此。学生要有朝气,而不是如人们感叹的一个个成为“小大人”“小老人”。第三,要有浑厚的意蕴。首先,在形象上要鲜明饱满。无论是校本化的培养目标还是学校文化的标志,都如同“真金美玉”,都“美不胜收地放出异样的光彩”,这是文化的品格。其次,文化需要累积。它是一个滴水穿石、积淀内化的过程。

读完此篇,感触颇深,现在,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在节假日奔波在各培训机构之间,见缝插针进行各种补习,根本无假日可言,有的孩子上小学前,利用暑期早早已上过衔接班。记得网上看过关于林妙可的一则消息,大意是说一个优秀的童星现在渐渐失去其“优秀”。宋代王安石的名作《伤仲永》,一千年前的故事,好像如今依然在不断上演,看看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某某某的孩子几岁就会背多少首诗,什么乐器获奖,各种证书……一个“小神童”,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落后,最终还是会“泯然众人矣”。

我们常说“顺其自然”,并非是认命或者胡混,而是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成长,就是在相应的年龄段做相应的事情,童年的玩耍,少年的学习和交际等等等等,就像一颗果树,不到开花结果的年份,怎么可能结果子呢?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神童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如果不能让孩子顺应自然规律的去成长去教育,就是“拔苗助长”,就是“病梅”,当孩子长大真正的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唐朝有个姓郭的驼背的人,以种树为职业。他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每一棵都长得高大茂盛,结的果实又好又多。因为他种树好,人们都争着在家里奉养他。其他种树的人,虽然很是羡慕,想效仿他,但是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别人问他种树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只不过顺应树木的本性,让它自由自在地生长罢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树木的根部需要舒展,土要用原来的土,培土要均匀,筑土要紧密。种好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不要过分地担心它,让它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然生长。别人种树,树根卷曲就换上新土,培土不是太松就是太紧。有的人太溺爱它们了。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甚至抓破树皮来观察它是荣是枯,摇动树干来验察土的松与紧,一天天背离了树木的本性。虽然是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所以他们没有我种得好。”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记录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

所以,教育小孩,就像是培育一棵树,需要给孩子安静、细致、稳定、从容的“爱”,需要“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也就是杨九俊先生说的,蓬勃生长是规律性生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