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生长是独特性生长.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切的教育,最好的生长是各美其美的生长。第一,认识“这一个”。现代教育的弊病则在打造模子,让教育过程变成生产流水线,造就千人一面的产品。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在于认识儿童,理解儿童,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如是,才可能贴着孩子走,创造适切的教育。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仅就学习而言,个体性格会带来对某些学习方式的偏好,会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选择的倾向性,在这个方面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改进学生的学习。第二,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要突出多样性、多元性,切忌用一把尺子丈量那么多鲜活的个体生命。
蓬勃生长是气象万千的生长.林庚教授有一名篇《盛唐气象》,他认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盛唐时期诗词中的蓬勃的气象,这种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风格。”我非常喜欢把“盛唐气象”这一概念迁移到学校教育的情境中,我以为只要体现盛唐的精神实质,都可以喻为“盛唐气象”。我们办学校,办教育,我们引导孩子成长,就是向往、期盼、实现这种“盛唐气象”。第一,要有壮阔的境界。没有一定的数量,大概也难以讨论气象。儿童的蓬勃生长,不是指一个孩子,而是指一个个孩子;不是指一所学校,而是指一所所学校,至少是一批学校。第二,要有活力和朝气。新鲜的品格,浪漫的情怀,正是盛唐气象动人之处。办学校,教学生,亦当如此。学生要有朝气,而不是如人们感叹的一个个成为“小大人”“小老人”。学校要有活力,“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要有理想的追求,蓬勃的朝气。第三,要有浑厚的意蕴。在与汉魏风格比较时,林先生说:“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真金美玉的矿藏,美不胜收地放出异样的光彩,这就不能说是混沌,只能说是浑厚了。”“浑厚”用于对育人文化的要求,也是十分恰当的。首先,在形象上要鲜明饱满。无论是校本化的培养目标还是学校文化的标志,都如同“真金美玉”,都“美不胜收地放出异样的光彩”,这是文化的品格。其次,文化需要累积。它是一个滴水穿石、积淀内化的过程。林庚先生在讨论“盛唐气象”时认为,我们今天谈论这些,“是含着微笑的”,是充满自豪的。我期望以后我回望我的教学生涯,回忆对儿童“蓬勃生长”的描述,也是可以“含着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