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横山桥中心小学 梁芬
有一句话,最能代表朱永新的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一所学校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如果在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历程中,一个孩子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在许多重要的国际教育质量测量项目中,阅读素养都是测量的重点。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阅读?是因为一个具备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本领的人,在知识爆炸、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学的本领,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大量国际教育测量的结果也表明,一个学生的阅读习惯与他的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和教师的引领示范非常重要。朱永新认为:把孩子简单丢进书的海洋里,不会游泳的孩子很可能被淹没。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如何为他们进入阅读的世界作好准备,如何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为他们选择图书一样重要。
家长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要坚持读书。在父母和家长都喜欢读书的环境里,孩子是很容易爱上阅读的;二是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朱永新认为,共读这一行为“从科学上说,就是用最温暖、最温馨、最不着痕迹的办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孩子和成人通常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大家共读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两个世界之间架设交流沟通的桥梁,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这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总是感到自己很忙,找不出时间来阅读。对此,朱永新说: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只是借口。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我们把阅读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时,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
教育术语的背后,常隐含着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教育的观念。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口头所讲的事情,内心并不一定认同。比如说很多教师和家长将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以外的书籍称之为“课外书”,并对孩子读“课外书”有很多的限制。朱永新认为:仅从“课外书”这个概念,就可见学校往往是最顽固地拒绝“读书”的场所。
只有在观念上真正认同了一件事情,才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阅读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