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活动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歌唱活动中,会唱不是唯一的目的,应通过歌唱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全面的发展。
1.言语互动。一首歌曲有不同的歌词,虽然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低年级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还不够,若是让他们把歌词灌输下去,他们通常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而歌唱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学中我就把歌词编成一个个简短的故事,或是编成一个谜语,变换多种形式,用孩子们的语气说给他们听。如在新授歌曲《大树妈妈》时,可以把歌词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2.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歌曲优美、舒缓,有的歌曲活泼、欢快,有的歌曲朝气蓬勃,有的歌曲雄壮、有力……而且在不少歌曲中,段与段、句与句、甚至上句与下句之间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认真细致地体验每一首歌曲的感情性质,准确分析歌曲的结构,力争为学生的歌曲学唱提供更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榜样。
3.准确分析、锁定目标。低、中、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经验各不相同,在歌唱活动对低、中、高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技能发展水平,正确分析歌曲的内容、结构、性质,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
4.从轻声入手进行教学。在低年级歌唱教学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声喊叫”,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音器官通常都处在非自然的、过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很容易唱“走音”。如果我们从轻声入手进行教学,孩子所发出的声音会比较舒适、松弛和美好的。一旦新歌进入熟练状态,情绪、情感进入适宜兴奋状态,明亮、美好、富有感染力的歌声马上就会自然出现。即使是唱一首很令人鼓舞和兴奋的歌曲,也不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来演唱,我们需要努力争取做到的是“声音不大气势大”。
5.优化歌唱活动中的每一环节。
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歌唱教科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示范、观摩、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优化歌唱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提高歌唱活动的质量,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同时,为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多手段的切入。学习一首新歌,有多种方法开始进行切入。比如,《买菜》可以从出示图片开始;《幸福拍手歌》可以从玩游戏开始;《大树妈妈》可以从讲故事开始;《秋天多美好》可以从学习副歌开始……任何手段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7.多形式的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时候,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况,及时总结,并在音准、节奏、感情处理、速度和力度等方面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小组、集体相结合,既可以预防孩子歌唱疲劳,又可以使孩子养成注意倾听他人习惯,同时满足了学生独立表现的愿望,又体验到分工合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