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9月教学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郭晓彩     来源:本站原创

 

教学要根植文本——9月教学随笔
新学期,我教授了的年级是三年级,因为对于语文教学的迷茫,我去听了级部中蒋秋兰老师和梁芬老师的课,听完后反思了自己一年的语文教学,深深地感到自己在教学中有些偏轨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或者说是小学的语文教学,应该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多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再根据句子提取出关键信息,串联出答案,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刚开始,蒋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聪聪是怎样理解“骄阳似火”的,用横线画出,爸爸的理解用波浪线画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指向课本,学生都能找到,在分析相关的句子以后,蒋老师开始板书:
聪聪:背字典上的解释
爸爸:联系生活现象理解
我在上课时,直接问学生,聪聪是怎样理解“骄阳似火”的,爸爸呢?学生能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但我总觉得找到句子还不够,还问学生,那你想想聪聪是用的什么办法理解的?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不能理解,提取信息、总结句子内容的能力不够,孰不知,是我自己没有搞懂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在工作的一年里,由于以前自己准备的学段和实习的学校都是高中,所以,我一直潜意识地将对于高中生的要求放到了小学生身上,导致我的课堂学生总难以理解,不能扎实地把握课文,所以在背书和考试中学生的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段过渡上来,在行为习惯和心里方面还是很不成熟,对他们来说,能将课文读熟,并找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了,提取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需要语文教师一直扶持,引导。记得在刚开学集体备课的时候,梁老师就说过,三年级学生归纳能力较差,所以暂时不让他们归纳段意,要在教学中老师自己有意识地帮助树立,然后让学生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也是在多读多背中语感培养出来,所以不论是对于问题的剖析还是理解课文的脉络,都不能脱离文本,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而我长期以来,一直是让学生读一遍以后就回答问题,现在想来,还是有些荒谬,根本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接受能力。
而且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以心境。只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去朗读,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需要我们不断发掘。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