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语文>>四语>>文章内容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陈秋琴)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徐振红     来源:本站原创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2~5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透过事件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
☆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搜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 设计思路
  《虎门销烟》一文所记叙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但通过教师抓住文中的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验更深刻。
☆ 设计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许多事情。不过,有些事就像一阵轻烟,转眼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风消散,有些事却如熊熊的火把,永远照耀着历史的天空!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在文字中亲历一百三十九年前的一个事件。(板书课题,引读)
过渡: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事件?(震惊中外、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二、研读课文,品味“壮举”
(一)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
  引读第六小节、课件出示
(二)场面壮观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