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小感龙应台先生《目送》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戴晓燕     来源:本站原创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友介绍我读了龙先生的《亲爱的安德烈》,然后便有了《野火集》、《目送》……
暑假里,读完了《目送》。书的外观很美:深沉的绿色底纹,龙先生用自行车推着孩子慢慢行走……书中很多插页恬静优美,致远宁静……
这个浮华多元的时代,有太多的东西让我们躁动不安。但一本好书,可以给灵魂提供一方宁静的停泊之地,洗涤泥垢,储蓄温暖,安享美好,品味孤寂,开启慧根。《目送》就是这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每次看到这里,心里默默有着共鸣,有着感动,有着酸酸的痛楚和没有边际的无奈。看着年纪越来越大的父母,岁月痕迹的无情烙印总让已为人母更深刻理解了亲情涵义和责任。让劳碌的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带他们去淹城欣赏野景,品尝地方美食;安排爸妈登上飞机,第一次感受和蓝天白云的亲切问候;陪着两人去茶室,享受午后阳光的惬意和咖啡的醇香……做这些事情的我,满是幸福和快乐。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目送》一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温柔婉转的文字与之前的犀利文风形成了鲜明反差,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对此,龙应台予以了否认。她发现,在解释她的写作风格发展的形态上,中国大陆和海外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声音说——当初写“野火”的人,怎么现在去写《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怎么越写越小了?从怒目金刚变成温婉小女人了?龙应台说,海外看法刚好相反。他们的观点是,龙应台由小变大了。以前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但那些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真正的实质的、比较接近生命本体的、巨大问题的,其实是《目送》这样的写作。
很赞赏龙先生的风格,真真实实做人,真真实实思考、说话。也许这也是我们正在缺失的东西,也是最尊贵的东西!
岁月于亲人更是如此,每天的朝夕相处、磕磕绊绊,你不曾发现那个让你骑在脖子上看花灯的人已经在你的肩膀下了,那个整天说你东西乱放的人总也记不得自己的眼镜放哪儿了,那我们要何时才发现?何时才懂得珍惜!若不是在车站的一次回眸,那个伛偻的背影还要操劳多少年才能得到怜惜和疼爱,感恩和照顾?
  龙应台觉得,两种不同的态度,透露了非常多的文化深层信息。她恳请读者,“请不要问我,你自己觉得是从小变大了还是从大变小了,我觉得作为作者有一个权利,我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文章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父母和子女,强和弱,教和学,给予和付出,在一定的时候是可以转化的。丰盈的细节、独特的视角使龙应台先生魅力独具。
 
戴晓燕
2017102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