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一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0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周晓霞     来源:本站原创

 浅谈黑塞小说《在轮下》的现实价值

 

小说《在轮下》是黑塞早期的作品,发表于1906年,是“作者童年时代一段经历的写照,是对残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所作的一篇血泪控诉,”书名之所以取为《在轮下》,是因为黑塞将当时的德国教育比作轮子,在车上的是符合僵化教育制度的学生,而有思想、想走出僵化制度束缚的人就会掉下车。主人公汉斯就是因为摆脱了乖顺听话、好学生的头衔而掉到轮子下面,以死亡结束被束缚的学习生活。在《在轮下》里黑塞剖析人性,“以抒情的笔调对人物进行真挚的内心解剖……描绘青年人在彷徨苦闷中对人生的追求”,而这追求孰不知也是黑塞反对僵化的教育机制,对自由健康人性的追求,呼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自我,完善自我。

关照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教育上也在探索着变革着。中国的教育史源远流长。但是也恰是中国教育历史久远,许多教育上的弊病也在历史中沉淀,即使是在当下,注入式教育、为成绩而读书、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弊病仍然存在。所以借鉴黑塞的人本性教育思想,灵活变通地指导国内的教育,依旧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一直经久不衰,所以自古以来对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之深是不容置喙的。在当下,中国的教育仍然以学习成绩来定高下而忽略了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精神上的压迫使得我们的学生变得内向害羞、唯唯诺诺、缺乏活力,不敢将自己真正的想法提出来,更不要说是践行自己的设想,所以中国学生在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上落后其它国家很多。并且由于内心的压力过大,许多学生都是负重前行,往往出现学生不堪压力走向极端的事。

海尔纳作为黑塞笔下“自由学生”的代表,其身上体现的恰恰就是个性的健康发展。海尔纳桀骜不驯,他是自由的、大胆的,同时也是觉醒的,他的“身心发展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并且已经开始尝试着走自己的道路了”,他不想受束缚于僵化教育制度,他上课自己看书学习,而且课余还会画画、写诗,海尔纳的这些表现体现出他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会品读与欣赏文学世界、自然世界。与海尔纳相比,我们的学生是脆弱的,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敢做也不会做,他们的个性被教师修剪得只剩下服从。

   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将目光投入到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上,强调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精神与肉体的协调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自然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促进学生个体意识自我并发现自我个性特征,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地了解认识自己内心,感受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大程度的让受教育者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促使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作为受教育者自己也应该认真地反思目前的学习境遇,走出被束缚的圈子,为弥补自己缺失的心灵找到出路。受教育者要意识到生活是自己的,命运也是自己的,要摆脱束缚的枷锁,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让自己的个性健康发展,能随自己的心意与感觉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