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茅雨     来源:本站原创

 

《玩得真开心》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家时开展健康、文明、安全、有创意的游戏活动;享受在大自然中玩耍的乐趣,学会在创造中寻找乐趣,在公共场所游戏时,能顾及他人的感受。王静老师活用教材,创新知识的呈现方式,提出目标、围绕目标、检测目标,目标教学意识强。为中心,根据是否喜欢、为什么喜欢、喜欢什么以及怎样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王老师依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结合相关视频、图像资料,归纳总结怎样玩:安全地玩、文明地玩、健康地玩以及合理地玩。让学生在了解不能如何中体会应该如何去,由否定到肯定,由他人及自身,由外观至内省。另外,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耍赖情况,补充守规则地玩这一的前提条件。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由老师表现出不守规则,到学生发现不能开心的玩是因为老师的耍赖,而因此得出应该要守规则地玩,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寓教于乐。除了以上玩的前提应该要守规则,玩的过程应该要安全、文明、健康、合理之外,王老师提出在玩的方法、方式上还应该有创意,即创新地玩。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将知识内化为行为准则,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的滔滔不绝,是非观点非常分明,但是一旦回归生活,又原形毕露。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除了让学生以外,还需要让学生。鉴于一年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上的局限,在活动之前,王老师先启发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事物可以如何创新地玩。对于树叶、纸盒等,孩子们思考的方向比较一致,而对于石头这一常见事物,孩子发散思维较多,并且涉及到打水漂这一游戏,笔者考虑是否可以结合之前教学的安全地玩文明地玩等加以提点巩固。最后的实践活动中,王老师设计了让孩子们体验创新地玩,感受“玩得真开心”。在这里,笔者考虑是否可以将前面所述六点融合进活动里。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必定涉及到分工合作,怎样有效进行活动关系到小组最后的成果,而这就需要制定小组内部的规则。可以由孩子提出自己小组的规则,老师加以指正补充。再如,可以增加过程性评价,明确提出评比要素:安全、文明、健康、合理。通过即时评价,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

最后,笔者还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参考教师用书上本节课的编写目的,“侧重教会学生初步合理安排一个人在家时的生活,注重看电视的健康和在家生活的基本安全”。笔者考虑,是否能将学校的课间活动与放学在家的活动加以区分,突出在家活动的特殊性,例如活动场所、活动人员的多样性。并且,将这样的特殊性贯穿到怎样玩中,增加课程的实际生活效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