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是云华     来源:本站原创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阅读《朱永新说教育》谈教育的从容

有人问,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事业,教育是职业……回答可以是比较明确的,比较经典的,比较前卫的。但是现实的教育又怎么样呢?教育的美好愿望与教育实际的推进怎么会有一种“恨不相逢”?

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长久的被一种量化的标准牵引着、考核着,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只能说是在进行“无奈的磨砺”和“崇高的挣扎”。各种层出不穷的竞赛,考级,一次又一次的把教学生活中的仅有的那一点诗意和愉悦冲刷成一张张苍白的证书。“功利”已经成了教育的重拳和“学会生存”的变脸。

求显性,求即时,求总分,求名次……教育的一切,仿佛变成了对付一场场明明白白的考试,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在层层关注下,如坐春风,已成远梦;对于教师来说,在频频考核下,挥洒自如,几为彩虹。在学校里的学习,渐渐的远离了学习的本意,学习不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机械化作业。

曾有家长对我说,她只希望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能多考出一点分,在亲戚朋友面前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对孩子成长的希望赤裸裸的变成了分数的高低。也有教师说,孩子在我手上,成长的标志也就是考试的分数有了提高,这是可以量化,看得到的,只要学生成绩提高了,那什么荣誉,优秀就都有了。孩子在我手上就那么几年时间,至于孩子以后的发展,与我无关。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脆弱,那么的功利,那么的短视,那么的不近人情!

因此我们有必要远离喧闹,远离浮华,重返家园,在疏影横斜的自然背景下,体验教育的博大情怀。让精神、文化唤醒滋润每个学习者的心灵,让学校教育回到和谐,宽容的“大教育”,使课堂教学升华为一种诗意的,智慧的“高尚生活”。

教育的根本在“人”,在于“人的发展”。星空之所以灿烂,是因为每个星星都独特而愉快的闪烁;教育应该体现在给每一个孩子有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空间,让多彩的个性张扬。只有遵循规律,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呵护成长,教育才能春风化雨,风景这边独好。

教育是生活。它即是“生活的过程”(杜威),也是“生活的预备”(夸美纽斯)。因而教育不能“虚化”,它需要“有为”;教育也不能“僵化”,它需要“无为”。只有张弛得度,进退有方,才能不为“量化”与“物化”的侵扰而丧失其固有的诗意、理性和气度。

从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状态,是一策略。只有从容了,教育才能抵御浮躁与急噪,才能不单纯的称为“职业”,也不矫情的称为“事业”。

 

为了我们肩上的“两为”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不妨少一点功利,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短期目标,多一些长期目标,让教育一路走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