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的课堂我的教学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朱君     来源: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解与实践。
1、经典诵读认真落实
结合我校的国学教育,我在坚持每天与学生进行经典朗读以外,还会在班内不定期地开展朗诵会。校本课程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我会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从一笔一划学起,把每一个汉字写端正写规范,本子必须要保持干净整洁。每次评改都需要树立榜样,对于认真书写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画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总结,对长期认真书写的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予以适当奖励,同时也注重鼓励在不断进步中的孩子。这样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3、立足课堂,提供展示舞台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学习。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本学期学习童话《三代麦子》时,我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自行制作简易道具,孩子们的积极性高涨。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课堂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走出课堂,扩展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要带学生立足课堂,还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在课内,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探究,有时,我还会提供相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这些教学尝试中,我体会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