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任晓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受荷兰这个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风情,得到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受荷兰这个著名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风情,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感受荷兰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荷兰。
2、播放荷兰的录象资料
3、看着画面,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
二、细读探究,品味荷兰
过渡: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田园风景画,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画中,通过朗读去品味那里独特的田园诗情。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奶牛图,奶牛家族,骏马图,骏马驰骋,家畜图,家畜悠闲。)
2、这三幅画有了同学们取的名字,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
(一)、奶牛图
过渡: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看一看这片绿色的草原,你想怎么来赞美它?(让生说)
文中说这是一片“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屏幕显出汉字)
A、“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B、迷人的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咱们走近瞧瞧!
(1)、(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防潮毛毡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该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
(2)、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指导点拨:
*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齐读)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个别读)
*牛犊和老牛的动作神态也截然不同,谁来试试?(一生读)
(3)、这奶牛都被你们读活了!
(4)、你们的精彩想象使牧场更迷人,更有田园的情趣了!
*想把这动人的田园风情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吗?来,我们试着背背这段美妙的文字!
(二)骏马图
过渡:悠闲好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同一首田园诗。你还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A、(出示图)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气魄?可以自己读,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读。(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哇!你很有力量!……)
*来!让我们这些小骏马们齐声诵读!读出骏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
*读出了自由!读出了豪情!
B、“除了……”,能不能换个方式说说这句话?
(学生齐读这节。)
(三)、家畜图
过渡: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
B、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国度,让我们拿起书,齐读2——4自然段,读出草原的美,读出内心难以抒发的情怀。
(齐读2——4自然段)
(四)、夜景图
过渡:白天的荷兰是自由安闲的,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
(1)老师轻轻范读。
(2)你感受到什么?(傍晚和夜晚的静)(板书:傍晚 夜晚)
(3)分别找出文中两个表示静的词语(板书:寂静 平静)
(4)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
(5)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
*这就是荷兰的夜,宁静、安逸。齐读:
傍晚的荷兰,静静的牛羊,静静的草原,静静地忙碌着的人们;
夜晚的荷兰,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6)指导完成板书:傍晚 寂静
夜晚 平静
(音乐声)荷兰的夜寂静神秘,让我们共同读出这种夜色荷兰的田园诗情。
三、课外拓展,了解荷兰。
过渡: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是呀,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完美和谐。)(学生齐读)
(欣赏荷兰风景画派名家作品)
四、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积累本文优美词句。
2、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的荷兰。
2、播放荷兰的录象资料
3、看着画面,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
二、细读探究,品味荷兰
过渡: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情的田园风景画,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画中,通过朗读去品味那里独特的田园诗情。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品读文字,一边思考:如果这三个自然段是三幅画的话,你想给他们分别取什么名字?(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奶牛图,奶牛家族,骏马图,骏马驰骋,家畜图,家畜悠闲。)
2、这三幅画有了同学们取的名字,显得更加诗情画意了。
(一)、奶牛图
过渡: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看一看这片绿色的草原,你想怎么来赞美它?(让生说)
文中说这是一片“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屏幕显出汉字)
A、“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B、迷人的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咱们走近瞧瞧!
(1)、(指图)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防潮毛毡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该是那——仪态端庄的老牛啦!
(2)、有意思!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指导点拨:
* “有的……有的……”它似乎在思考呢。(齐读)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个别读)
*牛犊和老牛的动作神态也截然不同,谁来试试?(一生读)
(3)、这奶牛都被你们读活了!
(4)、你们的精彩想象使牧场更迷人,更有田园的情趣了!
*想把这动人的田园风情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吗?来,我们试着背背这段美妙的文字!
(二)骏马图
过渡:悠闲好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同一首田园诗。你还看到了哪些独特的田园风景?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A、(出示图)瞧!“骠悍强壮、腿粗如桩”是怎样的体魄!“鬃毛随风飞扬”又是怎样的英姿!谁能通过读表现这种气魄?可以自己读,还可以邀请同学一起读。(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哇!你很有力量!……)
*来!让我们这些小骏马们齐声诵读!读出骏马在草原奔腾的气势!
*读出了自由!读出了豪情!
B、“除了……”,能不能换个方式说说这句话?
(学生齐读这节。)
(三)、家畜图
过渡: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
B、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国度,让我们拿起书,齐读2——4自然段,读出草原的美,读出内心难以抒发的情怀。
(齐读2——4自然段)
(四)、夜景图
过渡:白天的荷兰是自由安闲的,到了晚上又是怎样的?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
(1)老师轻轻范读。
(2)你感受到什么?(傍晚和夜晚的静)(板书:傍晚 夜晚)
(3)分别找出文中两个表示静的词语(板书:寂静 平静)
(4)哪些语句使你感受到这份“静”呢?先自己读读,再和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体会。
(5)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宁静?(生读,师扣住“静”字评价。
*这就是荷兰的夜,宁静、安逸。齐读:
傍晚的荷兰,静静的牛羊,静静的草原,静静地忙碌着的人们;
夜晚的荷兰,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6)指导完成板书:傍晚 寂静
夜晚 平静
(音乐声)荷兰的夜寂静神秘,让我们共同读出这种夜色荷兰的田园诗情。
三、课外拓展,了解荷兰。
过渡:沉醉于荷兰的牧场,内心无限安宁,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捷克作家恰佩克在游历荷兰之后也感慨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觉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呢?
是呀,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动物、自然的完美和谐。)(学生齐读)
(欣赏荷兰风景画派名家作品)
四、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积累本文优美词句。
2、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板书:
白天:自由
田园诗情 傍晚:宁静
夜晚:平静
田园诗情 傍晚:宁静
夜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