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在识记汉字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沈安姣     来源:本站原创

最近听课听到的一个识字片段。

师:小朋友们,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生:我这样记“庆”字,广场上有一个大人就是“庆”。

生:我记“献”字,南方有一只狗。

生:“帜”字,一条毛巾围着一只……一只鸡。

生:要记住“曲”字,可以这样想,太阳被射了两箭。

师:好的,小朋友们都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了。

     ……

上述识字教学,折射出部分教师对识记汉字教学简单粗暴的处理:仅是简单地想办法记住字音和字形,不仅无视汉字的构字原理,对于汉字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意蕴更是只字不提。要知道,“汉字的形体,集形、音、义于一身。它是中国人综合思维模式的产物。”细细品味,每一个汉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尤其是会意字和象形字。2006年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探测月球工程的标志征集活动中,获得头奖的会徽标志便充分运用了汉字的想象力:用一个弯弯的“月”字,象征着月球,又巧妙地运用了“月”字中那两横,把它们画成了两个脚印,象征着人类踏上月球的足迹。这样的画面所寄托和传达的象征意义,大概是只有汉字所独具的。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静静地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

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汉字的反映主要是对字形的直观反映,“加一加”、“减一减”、“熟字记生字”这些方法虽然都是识记汉字的有效办法,但是操作不当也容易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知道了汉字的字音字形,却不清楚它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种缺失。所以,在引导学生识记汉字时,我们应该依据汉字的字理,即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让识字教学浸润文化气息,体现识字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请看一位老师教学“网”字的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见过哪些网?

生:渔网。

生:蜘蛛网。

生:羽毛球网、乒乓球网。

……

师:请这些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简单地画一画你所说的网。

(生上黑板画)

师:你们觉得这些网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有交叉的线。

生:外面都有一圈边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对,古时候的“网”字啊就是这样画出来的,看!

(老师出示      :看看和现在的“网”有什么区别?

小朋友们兴致盎然,纷纷举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者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网的实物,使学生在大脑中建构起汉字“网”的表象,进而变抽象的汉字符号为形象、具体的画面:“网”字中的“同字框”相当于网的外部边沿,“网”字中的两个“”相当于网上相互交织的线。这样,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网”的字形,而且能深入理解“网”的字义。

任何的教育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识字教学亦如此。汉字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源远流长,它的漫长演变,它的文化色彩,历史的沧桑无声无息地讲述着每一个汉字沉淀的厚重感。教师教学前的备课一定要做到严谨、细致,在对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的工具性把握上不应出现错误。可以说,配备一本《说文解字》作为教学工具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也不必在教学每个生字时都去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内涵。每堂课中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字理的分析和引导,让低年级学生初步感知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让识字课浸润文化气息。时间一长,学生自己也会摸索出识记生字的规律来。

再看一位老师教学“帽”字。

师:谁有好办法能更容易记住这个“帽”字。

生:左边一个“巾”,右边一个“冒”,合起来就是帽。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用结构法记住了这个字。你呢——

生:帽是用丝织品编织成的,所以“帽”字是“巾”字旁。

师:联系部首的意义来记字,真厉害!到了汉代,帽子开始用丝巾制成,所以“帽”字是“巾”字旁。

生:我发现“帽”字的右边像一个人戴着一顶帽子。

师:(笑)你真了不起!竟然连这个也被你发现了。告诉你们,“帽”字的右边是大有学问的。同学们知道右边这个“冒”字在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吗?

(老师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完    ,然后指着叙述: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短横好比人的额头、眉毛。这宽宽的帽子先遮住我的额头,再遮住我的眉毛,但不遮住我的眼睛。遮住眼睛可就看不见啦!)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所以,小朋友们想想看,“冒”字写的时候缺口框里两横要怎样?能不能封口?

生:不能,两边都要空一点。

师:对,让我们把“帽”请入田字格。(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写)

同学们一边扬起手指一边盯着黑板读着“帽” 。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这个字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在语文学习及应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容易出现错别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汉字的构字原理知道太少,掌握太少。对于“帽”字,很多成人都写不规范,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上述案例中,老师在识字教学中生动有趣地渗透字理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写错别字的问题,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次文化的熏陶。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地让识记汉字教学浸润浓浓的文化气息,识字教学一定可以做到无痕地让这些有色彩、有温度、有生命、有内涵的汉字浸润和滋养孩子的心灵,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