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的课堂我的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基础教育变革趋势在关注人面对未来问题解决的品格培育和关键能力培养。我们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课程概念,必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确立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思路,选用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目标
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应是整合学科或跨学科教学资源,打破课内与课外的时空限制,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与学习效益的学习活动
1、 从"表面自主"到"深度自主"
在原有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中。加大"学生"和"学习"的分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选择和创设有利于自我学习的情境与问题,选用和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学习策略与手段,形成较为系统的"学得自主"的课堂目标、情境、问题与策略,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我通过森林小动物故事的情境进行教学,因为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比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从"核心环节"到"全程优效"
从重点关注"课中优效",逐步拓展至"课前"和"课后"的一体化优效,促进"课前助学""课中优学""课后辅学"的一体化发展。提高"课前助学"的精准度,帮助学生在课前学得有序、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成功感,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突破与成功体验;提高学生课后巩固与活用知识的能力,为新的学习做好素养上的准备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思路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课堂和"优效"课堂。
需要促进"素养课堂""自主课堂""优效课堂"和"数字课堂"的优化升级,要有效促进现有课堂的优化升级,需要遵循三条基本思路。 1、从"学科"到"学生",遵循"素养至上"的课堂优化思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需要实现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把"聚焦学科"的课堂升级为"聚焦素养"的课堂。"聚焦素养"的课堂,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预设学习问题、指导学习策略。要建构"聚焦素养"的课堂,需要遵循从"学科"到"学生"的思路。从"关注学科导向"转向"关注学生发展导向",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思考和选择"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在设计、实施和反思课堂教学时,要追问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学科,这节课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在哪里?二是要体现这一发展价值,需要选择哪些学习内容,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三是选用哪些学习策略,才能有效落实这些内容,彰显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从"教会"到"学会",遵循"以学优教"的课堂优化思路
要实现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需要把"学生"推上"学习"前线,从重点关注"怎么教"转向重点关注"怎么学",遵循"以学优教"的思路,从学生视角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实现从"教会"到"学会"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在学生差异、学习活动和分层辅导三个方面着力突破。
什么样的课堂成就什么样的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已经走进我们师生的课堂,作为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利于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该怎样做才能利于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