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综合>>美术>>文章内容
11月计提备课(一稿)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胡庄     来源:本站原创

 虾和蟹(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虾和蟹的相貌、形态、色彩等造型特点,并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画出有情趣,有个性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和表现的基础上,以游戏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想象中的虾和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发挥想象力,通过交流、综合探索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乐于表现,创作独特的虾和蟹的形象及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出充满个性的虾蟹新形象。
一、学习方法:
 1. 小朋友们上节课都画了虾和蟹,大家看,今天教室里来了一位小明星。
 2. 你们说说它是谁?为什么说是虾?而不是螃蟹?谁来说一说虾有什么特征,螃蟹有什么特征?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3. 我们将人的动作、表情、衣着都加到了虾身上,让它变成了和我们人一样可以说话、行走,这种创作方法叫做拟人。(板书)
 4. 看看这只虾,它最吸引你的还有什么地方?生活中虾的钳子有这么大吗?为什么要为它设计这么大的钳子?我们可以运用夸张甚至有点变形(板书)的方法来突出虾和蟹身上的某一外形特征或者功能,这样就把虾和蟹变得更有意思。
再看看,这只虾还有哪里有了改变?我们还可以给虾和蟹的外形上进行添加,既可以添加一些漂亮的图案装饰,也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板书)
 5. 下面老师要和大家玩个“猜猜我是谁” 的游戏,看看这只螃蟹在虾蟹王国是干什么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作者用到了哪些方法来变化它的?我们想象的事物可以很小很小,虾蟹王国的生活可能就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样,你能设想一下,除了螃蟹理发师,虾蟹王国还有哪些有趣的职业吗?
 6. 这只虾特别在哪里?这是用的什么方法?还有哪里有变化?
 7. 再来看看,这只螃蟹在虾蟹王国担任什么角色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和真实螃蟹的大钳子一样吗?它更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为什么小作者要把钳子画的象剪刀?虽然用了这么多种方法设计出了这只威武的螃蟹将军,但你们看,细心地小作者还是很精心的画出了螃蟹的外形特征,连这个小的钳子都画的栩栩如生。
 8. 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或者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不能改变虾和蟹的外形结构和主要特征。
 9. 由于经过变化后的虾和蟹怪模怪样的,导演们还将虾和蟹的形象放入了电影,一起来看看。说说看,这只虾什么感受?可怕在哪儿?
 10. 有一只小虾帅帅地看到大家都有了形象,它也想让自己变一变?一起看老师变,我来把它的钳子去掉,看看变成了什么?(教师示范)我用的是什么方法?
二、小小设计师:
 1. 下面请你来做一小小设计师,想象一下独特的虾和蟹的形象,并把它画出来。可以画得可爱,也可以画得可怕,富有想象力才是最重要的。
 2. 请一些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另外的小朋友在纸上画。
 3. 讲评作业。
三、精彩故事会:
 1. 虾和蟹为了感谢小朋友们为大家设计的新形象,邀请大家一起去参观它们一天的生活,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2. 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情节?你可以把自己就想成那只虾那只蟹,用心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虾和蟹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 想象的事物也可以很大很大,把你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都寄托在虾蟹的身上。你们看这是什么?你最喜欢这艘飞船的哪里?小作者可以驾驶着一座蟹形海底飞船畅游一番。
 4. 看看这幅作品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小作者哪里画的最好?你们看,这位小作者再创作是用到了短短密密的线,把螃蟹的特征展现的淋漓精致,这里长长而流畅的很好的画出了螃蟹的大钳子,后面这种虚虚的线很好地突出了这种战斗的场景。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要学习这位小作者让线条活泼起来,长的线,短的线,实的线,虚的线结合起来使用,会让画面更加有趣。
 5. 再来看看这张虾蟹的战斗场景,你觉得这幅作品的颜色有什么你学习的地方?看看螃蟹的有变化吗?还可以改变虾蟹的固有色,让色彩更丰富。这幅作品中有丰富的颜色,有亮的,有暗的,有冷的颜色,有暖的颜色,画面中心的主角用的颜色是最亮的,把这个形象更好的突出出来。你在创作时也要用好颜色。
 6. 同样是表现战斗的场景,你们看,这幅图用了三个形象,就撑满了画面,而这幅图中有多个不同角度的形象,我们在构图时要注重画面的节奏。
 7. 小朋友们,用你设计的虾和蟹的形象编个有趣的小故事吧,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
 8. 讲评作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