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以情感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音乐富有情感灵性,在教学时需要情感的投入,否则音乐教育就形同白纸。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便于学生情感的投入,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我们知道,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而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因此,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牵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应该从语言、动作、范唱、指挥和神态等,无不传递出情感的信息。不难想象,当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信息重叠在一起时,大家的喜怒哀乐之情便自然和谐地融汇成一体了。 重视创设愉悦的音乐情景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知道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录像、幻灯、录音、画面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诱人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艺术意境之中,去获得情感的共鸣。 1.巧妙利用画面。我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首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山区春天的景色,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在上课时启发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效。在教教材第十一册《采菱》时,我先借助多媒体投影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植物“菱”,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提问:“菱是怎样采摘的呢?在采摘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接着播放江南水乡的孩子们采菱的画面:孩子们划着木盆在菱叶密密的南湖中以熟练的手法采菱,同时体会江南水乡的孩子们在采菱时那种喜悦的心情,以及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在随后的歌曲教学中,他们很快就融入到情境之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歌曲,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音乐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