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六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读刘墉的《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有感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仇海洁     来源:本站原创

 

读刘墉的《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有感
仇 海 洁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题记
 
刘墉,著名画家、作家。曾看过他写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是透过他自己儿子,写给每个人的儿子看的。这本《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则是透过自己的女儿,写给每个人的女儿看的。这本书,是在复杂的情怀下写成的,有殷切、有属望、有爱怜,也有一点点的“假”的纵容。整个说起来,这本书是“引导”的,不是“训诫”的。因为早期的引导,比孩子后来走错了,拉回来揍一顿、骂一顿,有用得多。这本书是“疼爱”的,不是“纵容”的。因为“爱护”比“训诫”、“疏导”比“围堵”有效得多。刘墉希望每位看这本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这五十多岁老爸柔软的语言、深深的企盼和爱的教育。
掩卷沉思,刘墉说的多好:“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我深有同感,倒不是仅仅感叹于自己二十一年的教师生涯,个中的艰辛,个中的成长,个中的收获。而是想起了李菁老师八次执教《钱学森》一课的经历,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菁菁(喜欢亲切地喊她菁菁,既清脆轻灵,又悦耳动听),一个灵气的女孩,一个刚工作三年的年轻老师,温婉、和善,认真、执着,与她同在一个级部是我的一种幸运,能见证她的成长是我的一种幸福,和她成为闺蜜更是三生有幸。
《钱学森》,大家都上得滚瓜烂熟的一课,然而要上出一番新意来,却是难、难、难。老生常谈上不过大师,想要创新却无从下手,寻找借鉴却似乎不太得当,作为旁观者,我都替菁菁忧愁。看着她像个陀螺似的马不停蹄,试上、推翻、修改、再试上、再推翻、再修改……周而复始,毫无怨言,却明显消瘦了些许。我唯有做个忠实的粉丝,认真听她的执教,认真思索,看看能否给个所谓的听课建议,用我不成熟的想法略尽绵薄之力。
从九月底的通知开始,到10月10日的第一次执教,一直到11月24日区公开课的完美演绎,历经两个月的艰辛,她美丽绽放了,深深为她点赞。无论是教学设计的精妙,还是教学节奏的把控,无论是朗读的抑扬顿挫,还是评价的恰如其分,无论是课堂的行云流水,还是驾驭能力,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华丽的转变,整堂课,师生几乎融为一体,特好。我分明看到了她熠熠生辉的眼眸。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历沸水淋身的茶叶永远沁不出芳甜的茶香,没有经历磨合的贝永远孕育不出璀璨的珍珠,没有经历风霜的竹笋永远成长不成挺拔的青竹。一路艰辛,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在心疼她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祝福。
蝴蝶是美丽的,但蜕变却是痛苦的。蜕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过程也必然如此。所以说成长是一种蜕变,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成长是让人留着泪还微笑着;成长是让人痛并快乐着;成长是让懵懂的人走向成熟;成长是让人累着却还想继续。或许这就是成长——一种美丽而又疼痛的人生过程!
送给菁菁,送给我们自己: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像蝴蝶,美丽的飞然后盘旋不见;若流星,为了刹那永恒,无怨无悔;很矛盾,收获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在成长的我们,不知疲惫,向前,向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