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11月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张丽     来源:本站原创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活,猛然发现自己一直担任了教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当老师的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自控力相对差些,课堂上的一个个让老师苦笑不得的场景也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任你的嗓门有多大(我的嗓门也是相当大的,而且从来不哑),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如果不经常变换授课形式,那孩子们会感觉枯燥无味,面对好动的孩子们,唯有做到心平气和,换个方式、换种形式来改善这一局面,虽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总会努力的。
一、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例如:教学“比高矮的时候”,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最高和最矮的2个小朋友上来,矮的站在椅子上,高的就直接站着,形象具体的说明了问题。
二、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授课时,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9=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9+1=10,再用10+4来想更好,有的用数数方法等,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三、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情境是发动机,一段好的数学情境要包括:是否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能否激活先前的教学的经验;是否把学到的东西派上了用场;学生是否参与了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导致了一段数学情境发生后,是否解决了问题,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有效性,适度性。
四、不足与困惑
低年级学生起点不同、参差不齐是令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尤其是班级人数多、外地学生多,明明知道某个学生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可就是没有机会,与家长沟通解决不了,课上点拨不解决问题,没有最佳时机帮助特困学生。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真想让每位学生学都能学地好。我会更加努力的,力争让每位学生得到较大进步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