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间辽阔的教室》有感
黄婷君
最近我把《一间辽阔的教室》这本书拿出来读了一下,一直都没有真正看完这本书,这本书是南京师大附中语文教师周春梅的教育随笔集。作者以阅读、思考、教书育人为乐,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她的课朴素又富有激情,渗透了浓郁的人文情怀,深受学生喜欢。书中文章多为个人教学实践和故事,更是对教育教学和教师职业的深刻反思。大部分文章篇幅短小,一事一文,情透纸背,凝结教育智慧和人性之美,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于是这几天我就一直在看这本书,里面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让我感觉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美丽动人的故事,和学生相处时并不是只有课文、写字、成绩这些看上去煞风景的话题,人生如此丰富。但又不仅仅是在看学生的生活故事,周春梅老师还是站在教育者的视角来审视孩子以及我们老师自己的生活,每一件小事都暗藏着教育契机。周老师是如此的会观察学生,会留心生活,又如此的会思考,这些都促使她成为一名名师。
其中我读到一篇文章,叫《别把铁杵磨成针》,一看到这个题目就马上吸引了我。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坚持,不怕辛苦,要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这样你就成功了。于是在这样长久的熏陶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只一门心思为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而做准备,渐渐磨掉了孩子的灵性。这里周春梅老师就说到“我们的工作不是把爱读书的孩子变成只会答题的书呆子……孩子手里的那根铁杵,本是上帝赐予的宝贝,可以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无限延伸……”说的真好!当孩子手里的铁杵变成一根绣花针后,面对社会上的苦难,他们还能承受得住吗?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我们思考,不是说不要“铁杵磨成针”的坚忍,而是不要把孩子手里珍贵的东西磨灭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