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可能性》听课随感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珍     来源:本站原创

 

《可能性》听课随感
                              ——课无完课,学无止境
一个月我感觉自己一直沉浸在《可能性》这一节课中,一遍一遍地听课没有以往的不耐烦有的反而是一次次想:“这次我会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呢?”下面我就具体说说几次听课的不同感受:
第一次听周蓉老师上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震撼和茅塞顿开。在课上当讲到一定时,周老师追问:“在这一定的背后是否也藏着可能呢”?当她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愣住了,的确这是我平常上课时没有关注到的一个问题。讲解过后,学生们对可能,一定和不可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为透彻了。周老师设计教案上站位之高和课堂容量之大让人震撼。课后当我请教她时,她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这节课的课题为什么是《可能性》?”随后说道:“其实一定和不可能的背后都藏有可能,所以这题是很精确的。”这段对话让我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但可惜的是因为容量过大,第一次的试上没有能将内容全部上完。随后就有了第二次的试上,将内容进行局部的调整但课堂的精彩依旧。当第三次上课请杨校长和学校一些资深的数学老师来听时,我已经觉得这样的数学课都可以称之为完美了。谁知当课上完后,这些老师在肯定之余又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她们的建议。听过她们的意见后你会又一次学习了《可能性》的教学方法。这一个月中我听了很多次的《可能性》每一次都有不小的感触,其中一次是听实小的一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同样是《可能性》但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但两位老师的课堂会让你看到她们的立足点较高对教材的钻研较深。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周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周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课无完课和学无止境是《可能性》这节课让我最深的体会也是我在往后自己数学课堂上的追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