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教学反思
我的这一节课一开始,首先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极积性。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从而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几种情况。
第一步让学生从全部是白球的盒子摸球,这样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再提出一个问题:能摸出一个黄球吗?让学生试着摸一摸,结果学生发现是摸不到的。第二步让学生从装有白球和黄球的盒子里摸球,小组成员伦流摸,摸了以后又放回去,学生发现可能摸出两种颜色的球。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然后说一说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全过程无处不是“可能性”的学习和判断,可以说活动贯穿全课,“可能性”也融贯全课。
本课教学,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只是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首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界,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而爱好数学。其次,培养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这节课中,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可能性”的判断和争辩等。从这节课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另外,学生在这节课中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认识事物、数学分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这些,说明这样教学会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聪明起:来。不足的是:学生对“一定”的含议了解得不是很好。因为有的同学这样写到:我的实验一定能成工。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小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例题2中,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意见,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一句真切的赞扬都能让学生信心倍增,思维活跃。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现,创新的思维在蔓延。
我认为,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动手,那学生可能一节课都处于兴奋之中而无法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再组织,所以我在最后的说一说中,放手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来到生活中去寻找身边的可能性事件,再用嘴来表述,也就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