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附加在课堂中的绚丽标签,而是数学教学过程内在品质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
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情境,特别是寻找合适的起点让学生真正展开数学学习。我们要把学生放在数学课堂的正中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例如在教学“四舍五入调商”时,从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展开教学,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小组交流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在自己列竖式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②你会解决遇到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要求1人回答,组内其他人听,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下面全班交流时选一组面向学生回答讨论的两个问题,我发现学生能够表达的很清晰,整个过程我只需要引导下他们的语言就可以了,而且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敢于表达。最后师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课后作业反馈效果较好。只有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操作、思考、探索、讨论甚至辩论中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对数学智慧之美、理性之美的感受和体验。
数学育人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课堂上我们还要引领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数学思维。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和应用活动,关注学生课堂发言率,关注学生思维的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的整体水平。现任教的两班,一个班思维较活跃,能顺着我的教学思路展开,另一个班很沉闷,往往抛出一个问题后只有3~5人响应,不管怎么引导学生都不愿意回答,但是如果随便指名一人回答他又是会的。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激活他们的思维?如何使他们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我要思考和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