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跌跌撞撞的看完后,有很多困惑和收获。书中主要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学习者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的,知识的良好结构应该是分层的结构性的知识,并且应该能够有效地实现迁移。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本书的全书概要分为7个部分:改变学习概念的五大主题、专家行为、学习的迁移、儿童学习者、儿童心理与大脑的平衡发展、学习环境设计、有效教学、新技术、为了未来的研究。
我重点的看了有关学习者与学习这部分,学习科学的发展既包括学习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包括新的学习科学的特点。学习科学的发展首先受到威廉·冯特的影响,他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通过内省法要求知觉主体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来对人类的意识进行精确的分析;其次,进入20世纪,行为主义把学习的概念定义为一个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连结的过程。学习的动力被认为主要由内驱力和外部力量来驱使的;再次从1950年代末随着认知科学的诞生,人们从许多科学的视角来研究学习,涉及到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发展心理学等。新的实验工具、方法论和假定理论的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开始对心理功能进行严肃的研究。严格的质性研究方法开阔了人们研究学习的视野,补充和丰富了研究传统。新的学习科学的特点主要包括:理解性学习、对已有知识的应用、主动的学习等。
学习者与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专家与新手在各方面的差异、学习和迁移的特征及影响迁移的因素、婴儿的能力、儿童的智力观和学习观及如何指导儿童学习、心理与大脑对学习的影响以及经验与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在书的概要部分写到:“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比起其他生物来说,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人学到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从正规的教学中得到的,而是通过高度系统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学来的——阅读、数学、科学、文学以及一个社会历史——需要接受正规训练,通常这种训练在学校中进行。”这里揭示了人进行学习的本质,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