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四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十一月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0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陈晓旭     来源:本站原创

墨香幽幽,这是从《蓬勃生长欢乐颂》字里行间流出的书香,杨九俊先生《幸福教育的样子》第三集新近问世。全书收入作者近年来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上发表过的文章共45篇,分为“筑梦未来”与“行板如歌”两个部分。作者这样分类,自然有他的道理,但通读全书,我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分类理解:校长与学校、课程与教育、教学与教师。

打开目录,除《最美教育的样态:蓬勃生长》这带有开篇意义的卷首文章外,排在前面的几篇均为应《中国教育报》之邀撰写的一组学校文化系列。这组文章一篇一主题,涉及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中层调适、底层落实诸多方面。文章虽不长,但都是干货,犹如一本浓缩的《校长文化管理学》,反映了他多年的思考与积淀。

通读全书可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发展好每一个学生,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本书多次提出“新人”的概念,这是作者对学校培养目标的个性化的理解与概括。收录在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有一个指向:为了培养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素质全面的“新人”。当代,具有“新新人类”特征的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参上对教材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在时间上,我们要打破四十分钟的束缚,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观,把数学学习向课前课后延伸,让课前的预习为所需学习的课文作一些必要的知识经验准备,把课后变成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探究和扩展知识的自由天地。在空间上,我们要向学生的生活、实践拓展,要冲破教室的束缚,把社会、自然当作学习数学的大课堂,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大舞台。在教学内容上,要敢于跳出教材的习惯理解,对教材的传统分析进行必要的解构,用现代的价值观重新审视教材,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张力、充满生命活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