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谈黑塞小说《在轮下》的现实价值
黑塞的《在轮下》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以主人公汉斯在德国教育制度压迫下学习生活的紧张与失落和海尔纳自主自由学习下的舒展愉悦相对比,以汉斯最终承受不了人性的摧残而最终死亡与海尔纳自由相对比,再以汉斯对爱情的渴望及溺水而亡来控诉德国教育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体现人类的精神危机并呼吁社会关注个体身心的发展。黑塞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师与教学两方面展开,体现其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内心精神与学习生活共同健康发展的人本性教育思想,这是对当时僵化的教育制度的突破,是难能可贵的。观之以当今社会,黑塞小说《在轮下》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学校好坏总是着眼于学校历年来的升学率、全市排名,学校对高年级的学生很少安排休闲运动时间,他们面对的是雪花似的试卷。学校因为要保护学生安全而很少或是几乎不批准学生可以外出实践,学校因为要爱护草坪而不准学生外出打雪仗,这些教学方式与管理在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上是欠缺考虑的。
黑塞的人本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是组合式的,“一堂课读两行,然后逐字反复咀嚼、探讨,直到叫人作呕”,这种机械式、僵硬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黑塞也认为对学生的管理也应该因势利导,通情达理。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不能只关注于个人与学校的业绩与名声荣誉,更多的要以学生的全面、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封闭式的教育并不能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学生个性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心灵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畸形的人性带来承受不住的痛苦,就像汉斯,即使他死了,老师同学也只是给他唱赞美诗将他安葬。所以学校教育教学要展开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教师上课要一改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除了主要的讲解与教授之外,还要结合运用谈话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等,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布置作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并且要给学生合理的时间进行休息,劳逸结合。并且教师也要积极探索与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进度,走变化着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路,不再将教师自己及学生束缚于僵化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之内,切实进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人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