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tory time板块的模式化,越来越觉得这个课时没什么上头,也不愿意听这个板块的课,觉得要出新意很难很难。但是轮到自己上的时候,发现模式以外还有一个环节一直是我忽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展示的方式及其评价。总觉得这个环节的处理大家都略显毛躁。大家都知道课堂中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在小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让学生集中注意参与到活动中去,但是怎样处理却是个难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这篇文章。果然找到了一些技巧,大概有一下几点:
1、把握展示内容。让学生展示重点教学内容,即本节课中所要学习的核心话题或核心知识,对一些难点也应让小组成员展示,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某种问题的解决过程。
2、掌握展示技巧。首先我们的提问应指向明确,要给学生创设“信息差”,这样学生才有说的空间;其次示范要到位,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展示操作模式;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太难,应该是他们能用已学语言表达的;在一组内容展示结束后,可对展示内容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提问,既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培养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3、确定展示形式。可以通过老师列举可选择的展示形式,由个小组组长沟通、协调和组织,确定展示形式,让组内成员参与其中。
4、除口头交际展示外,我们老师可通过板书让学生展示主干知识。预习中让学生写出重点词汇、句型,活动中写出知识解释要点,活动后写出知识归纳要点。
5、分层展示成果。根据各小组内成员的情况进行分层活动。有时采用大组的活动,有时采用小组的比赛,展示时应采用一种动态的合作方式,一个阶段后根据组内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
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每组可推举代表在全班展示,陈述各自的想法,其他小组成员先“听”后“讲”。教师可以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可以对该小组的想法进行补充完善;还可以对该小组的发言进行质疑问询;也可以在自己没有听明白的情况下要求该小组成员再讲一遍。
这些小技巧可谓解了燃眉之急,实用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