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和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但要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仍处于一种萌芽状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也很乐意说,在他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在与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课堂或者其他的正式场合就不能大胆地讲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据,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要凭借教材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精练,内容简短,故事性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利用教材来说话。
1、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补充或想象,并能充分地表达。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让学生了解了小骆驼的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后,我让学生想象“有一天,小红马又遇见了小骆驼,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转换的方式,培养口语能力。如,把学生带到文本中,提问: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你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什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整合教材,给学生一个适宜的交流话题。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或课文内容,或生活中的现象等,找给学生适宜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有主题、有顺序、有逻辑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4、指导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名篇佳作,丰富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表达和使用,让学生说话时有话可说,也能使语言表达更清晰,而且风趣幽默。
5、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另外,恰到好处的续编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就能为学生今后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