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读书笔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本书做了明确解决策略:
1.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1)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课改后的美术课应该突出学科本位,适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课堂的知识含量。
(2)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在艺术教育里,艺术知识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被施用于何处...”
(3)要了解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 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导利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对于学生作业中偶尔出现的闪现着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星星点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3. 简历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对学生作品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拒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