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蔡老师力求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等方法,通过自主尝试、探索与交流,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索过程,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蔡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数学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组织学生展开探索、尝试、交流、实践多种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同步发展,全课教学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色: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蔡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设计安排了丰富的复习活动,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口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之后的新课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学生自己生成了笔算的两种不同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比较中,经历和发现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
2、渗透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蔡老师组织学生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准确得数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估算。并且能在得出准确得数之后,让学生再次回顾估算得数,比较哪个更接近准确值?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确定计算结果的范围。
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算法描述和概括时,蔡老师引导学生是这样说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从个位写起;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从十位写起,最后再加起来。” 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欠规范,应该这样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