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等到作文时,则咬断笔杆无思路,即使写出来,也经常是豆腐干大小的一块,寥寥数语,没血没肉。于是,老师们一直纠结于作文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好?
为此我特地读了学校给每位语文老师下发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这本书,为我如何开展作文的教学指了一条明路——其中很多做法都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借鉴的。
我觉得管老师的作文教学开展的如此成功,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思维具有开放性
首先是教师思维的开放性。只有老师的思维放开了,才可能引导学生也放开自己的思维,尽情地用文字倾吐。管老师无疑具有这种能力。我很欣赏管老师的做法,如在“心灵力”的训练中,管老师尝试使用各种手段,打开了学生的心路。使学生通常在作文中很少描写到的心理活动有了充分的舒展的空间,他的学生对心理的描写是那样的细致、生动,每个文字都那样充满了活力。
管老师明确地知晓,学生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心,要能够将那些连续不断出现的想法、念头捕捉起来,而且是有条理地捕捉起来。瞧,管老师的做法:一个小故事,一次猜谜,一个游戏,一段录象,一次故弄玄虚的作业……让它们激起学生心理的体验——抑或是推理,抑或是矛盾的心理等。所有的方式方法,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管老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将其诉诸于文字,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敏感。这就是一种作文能力的培养。一段内心的思考,内心的纠结,内心的矛盾……当学生都能善于捕捉时,谁能说这个学生不具备作文能力呢?
二、训练注重阶段性
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时,很注意循序渐进。如在对学生进行“说话力”训练时,他先让学生明白“说话”也是作文。在哪些地方可以有“话”,应该把那些话写出来。有了“说话”这一法宝,便可轻松过“字数关”。
“做晚饭时,妈妈发现没盐了,叫我去买。我正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让我去。我只好去。”管老师让学生明确有多少“说的话”没写出来,接着让学生根据内容,加上对话进行表演。原来短短几句话,经过这样一“折腾”,一下子便成了洋洋洒洒一大段生动的文字。学生恍然——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我也恍然——原来作文可以这样教。
是啊,“哑巴”开口,“铁树”开花!告别“哑巴”作文,学生的作文就能更加有声有色。
接着管老师便对学生进行说话形式的训练:提示语分别有在前、在后、在中三种形式。另一种则是“说的话”和提示语各成一段的。管老师有目的地对各种形式进行了训练,并让学生体会不同用法之妙。
在学生掌握了带“说”提示语之后,管老师又引导学生使用不带“说”的提示语。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使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描写日渐精妙。
三、方法具有灵活性
真佩服管老师的脑瓜,为了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他什么点子都能想出来。课堂上吹气球,吹鼓了气球,再在这位学生面前吹一口,在那位学生面前吹一口,最后让它在某位学生处吹爆;做题目,一加一等于几,答案要多种;善意的谎言——布置作业、出国旅游;课堂上的游戏;介绍的故事及新闻等……管老师的课,总是那样与众不同,学生们在惊与喜中,在心情的起落中,作文开始动笔。如此这般,管老师的课,怎能不吸引学生,让学生有别样的感受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管老师无疑创设了这样的源泉,让学生得以文思如泉。
其实并未完全看完这本书,相信看完后,必会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