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反复诵读,感悟缠足对姐姐的身心的残害,孙中山对缠足的憎恶与反抗,母亲对缠足的怨恨与无奈,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的重点内容。
2、围绕“究竟是什么深深地刺痛他幼小的心”这条情感线索,紧扣文本语言,运用结合图片与资料、联系上下文等学习策略进行多元解读、多元感悟,
3、 感知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最终弄明白孙中山破陋习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2.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回家向年长的长辈了解有关缠足的一些知识,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及缠足的历史起源;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人物导入,质疑课题
(一)初识人物,解题质疑。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先看老师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孙中山)请大家读读他的名字。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孙中山这个人,说说看你的收获。 生自由说, 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多种查找资料的途径、方法后做必要补充。 点评:你能从网络中收集有用的信息,真厉害!电脑不光光能玩游戏,更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呢!
师补充(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清朝末年组织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被称为“国父”。)
(2)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的补充,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交流,预设:伟大的人。
(3)让我们带着对伟人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他的名字吧。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师完成板书:24、孙中山破陋习) 生齐读课题。
2、“破”是什么意思?破除,废除。(题目下板书)提醒学生从课文第八自然段中找一找答案。 理解“陋习”是什么意思?“陋”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教师出示陋的3种含义:(1)丑的,坏的,不合理的。(2)狭小。(3)少,简略。) “习”就是——习俗,“陋习”的意思就是——不好的、不合理的习俗。
3、指名让学生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孙中山废除不合理的习俗。)
(二)质疑导学,聚焦“陋习”。
读了课题,你急着想了解哪些问题呢?(学生充分质疑) 教师筛选并归纳: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 他为什么要破除陋习? (用黑卡纸出示) 预设:可能学生会问:孙中山是怎么破陋习的?(师解释,破除陋习可不是小时候的孙中山能做到的,那得等他当了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才慢慢破除陋习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暂时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本。
1、过渡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书 (1)课件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2)指名读要求。
3、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读好这些词语
出示:挑柴 缠足 痛苦 受罪
心疼 刺痛 总统 废除
(1)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教学生字
指名分行领读 (1)请同学们读读第一、二个词,“疼”、“痛”意思相近,还可以组词——疼痛。 “总统”和“主席”一样,都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只是国家体制不同而已。 “缠足”也叫“裹小脚”,相机提醒学生“缠”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辛亥革命”是公元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了满清封建统治的伟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从那时开始中国再也没有“皇帝“存在了。1911年是中国的辛亥年,所以称之为“辛亥革命”。
(3)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吗?先同桌练说再交流。
三、解惑促读,走近人物。
原来,孙中山破陋习还要从他的姐姐开始说起。那么孙中山的姐姐原来是什么样的呢?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了?
出示第一小节: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孙中山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
A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是一个( )的女孩。(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活泼可爱)(板书:活泼能干)
B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板书:喜欢)
(4)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读出姐姐的勤劳、活泼,读出对姐姐的喜欢。指名读,齐读
4、可是后来,活泼能干的姐姐又怎么样了呢?(没笑脸 没歌声)你是从哪一小节知道的?请你读一读。
5、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思考:孙中山的姐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交流: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前后相差竟然如此之大!请问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姐姐变成了这个样子? (1)这正是缠足给姐姐造成的身体上、心灵上的巨大伤害呀!
(2)指导有感情朗读“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6、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妈妈给姐姐缠足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出示§2:“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缠足是怎么回事呢?师讲解:缠足可不是有的同学理解的只是用布条把脚缠绕包裹起来那么简单。来先来看看以下这段资料:
资料一
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资料二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小脚骨骼的变形,正常脚和小脚的不同。 师小结:所以自古就有一句俗话: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7、(1)妈妈怎样给姐姐缠足的?
交流:用一条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布条有多长吗?足足有4—5米长呢!来,读出布条的长。(“长长的”变红)
(3)一道又一道地裹在姐姐脚上,裹得越来越——紧。来,读出这种感觉。(“一道又一道”变红)
(4)同学们,听着听着,你们感受到姐姐的痛苦了吗?所以姐姐——(引读):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变红)(板书:痛苦 眼泪)
(5)生带着初步理解读,感受姐姐的痛。
8、这样的痛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辈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姐姐还笑得出来吗?姐姐还唱得出歌吗?所以——
再出示: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那我们能看到的是姐姐怎样的脸?(痛苦的脸、流泪的脸、木木的表情、没有一丝笑容、没有一点生机„„)
听到的又是什么?(痛苦的哭泣、难过的唉声叹气、难受的呻吟„„) 想象一下姐姐缠足之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不能走路,走路常常摔跤,不能下田干活,没有了自由„„)
10、如果我们现在还沿袭这样的陋习,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在座的各位女同学,包括老师,还有你们的姐姐、妈妈、奶奶等等女性,都将经受缠足的痛苦折磨。
11、姐姐的痛苦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面对这一切,孙中山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四、指导生字,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完成书上描红。
“既”和“即”不要混淆;“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疼”、“痛”是病字旁,与“废”的广字旁区分。
2、搜集有关孙中山的小故事,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收看电影《辛亥革命》,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