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语文>>四语>>文章内容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0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曹仁花     来源:本站原创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顺序词背诵课文片段。
  2、品读课文,体会吉林雾凇景观之奇、形成之奇,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运用文中“弥漫、涌向、笼罩、淹没”等词语试写一处雾景。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词析句中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关注语用,尝试写一处雾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雾凇的壮美。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凇》(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在作者的文字中欣赏了雾凇的美景。今天,让我们再通过一组照片,再次走近这吉林的雾凇吧~
播放照片。
3、再次欣赏雾凇,让你回想起了哪些词语?
4、交流词语,师择关键词板书。评价引导学生关注雾凇的颜色、姿态等方面
预设:你关注到了雾凇的颜色之美。不光美,气象壮观啊!……大家真是妙语连珠,词中有画啊!
5、接着评价,自然引背:
每到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洁白晶莹的霜花——,在阳光照耀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
小结:是的。这世间罕见的雾凇,真可谓是——奇观。
板书:奇观!
师:能猜到老师为什么要在这儿加个感叹号吗?
二、学习第二小节,了解雾凇的形成。
过渡:那既然雾凇是如此奇特,老师不禁有了一个疑问。你们知道我的疑问是什么吗?
    相机板书:形成?
1、课文的哪一小节揭示了雾凇形成之谜?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迅速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能否用其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出示片段:“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预设:你慧眼如炬。这句话是这小节的第一句话,也是这小节的中心句)
① 齐读句子,提醒学生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② 从中你发现形成雾凇奇观需要哪些条件?
预设:
a,设扣:故意将“严”板书成“炎”
严寒的意思是?(非常寒冷)到底要多冷才能称得上是“严寒”?
出示“寒冷程度等级表”
为准确地描述天气的寒冷程度,在气象专业上制定了“寒冷程度等级表”,把低温天气由低到高分成了八个等级。
(相机:怪不得“雾凇”的“凇”字是两点水啊)
b,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红色粉笔突出“汽”的三点水
很多人会把这个字写错。老师要提醒大家,在这里应当写带三点水的“汽”
理解:水汽是指空气中漂浮的液态小水滴。
再读中心句。
3、根据我们的常识,气候寒冷的地区通常干燥少雨,而湿润多雨水的地方往往又气候温暖。那么,地处祖国东北,冬季异常寒冷漫长的吉林,为何会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是哪里来的?
4、是的,正是流经吉林市区的松花江给那儿带来了充足的水汽。这饱和的水汽漂浮在空中,就是我们这里也常见的雾。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作者是如何描写这雾气的。这雾气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这种变化是很快就发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引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细腻,把这松花江十里长堤上的雾气描绘得如梦如幻,宛如仙境一般。来,读出这份朦胧之美。(有感情地读出来。) 
过渡:夜已渐渐深了,人们都沉睡于梦乡。而在松花江边的十里长堤上,一场化雾为凇的神奇大戏开始悄悄上演了:
课件出示,引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树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5、相机引出: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雾凇形成的特点吗?
从哪些字词看出这个过程很慢?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跟着学生轻声读。
6、这段话中有一个字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课件示“银”。
  为什么作者把雾凇比作银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到颜色相近。
引导:同样是白色的物体,作者为什么不把雾凇比作棉花,或白糖、盐之类的东西?
看“镀”字的写法。媒体出示镀的解释和例词“镀金”“镀铬”
那其实文中所说“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就是指?
一个“镀”字,把雾气凝结成雾凇,并渐渐包裹住树木枝条的过程,形象地写了出来。这谁有这么高超的手艺,让原本落光了叶子,平淡无奇的各种树木变成了银松雪柳?
现在你觉得这雾凇的形成怎么样?(奇)
(2)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夜幕降临了——引背“这蒸腾的雾气,…地,…地,…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逐渐…,最后…
 
三、学习第三小节,赞叹雾凇奇迹
  过渡:雾凇形成非常缓慢,可消失得却很快。往往就在太阳刚刚升高,气温也略微上升时便谢落了。所以,在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正午赏落花” 。
1、引读最后一小节,课件出示:清晨,寒风吹拂……
2、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唐代诗人曾参的一首诗。在这里,作者是把雾凇比作了那雪白的梨花。
  雾凇好似漫天飞雪挂满枝头,又如朵朵梨花却让我们感受到冬天里暖融融的春意。
  3、你愿意怎样来赞美这雾凇呢?可以用上几个这里的妙词为你的赞叹锦上添花。
五、总结拓展
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欣赏了雾凇奇观,了解了雾凇形态奇、形成奇、观赏奇,难怪它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个冬天不妨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吉林之旅吧!
六、课后作业
做一次小导游,向你的父母介绍吉林雾凇的景观之奇、形成之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